查看原文
其他

艺体集vol.4 | 《觉醒年代》:不仅是一份献礼

浙小研 浙江大学研究生会 2022-05-14

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电视剧展播剧目、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史诗巨制——《觉醒年代》,于2月1日登陆央视震撼播出,在上线流媒体平台后口碑持续发酵。如今,落下帷幕的《觉醒年代》在豆瓣已经获得了超过50000位观众的评价,评分高达9.2分。


《觉醒年代》的故事开始于陈独秀创办《新青年》杂志,从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,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,这部电视剧展现了一百年前,在内忧外患、国难当头之下,陈独秀、李大钊、胡适、鲁迅、毛泽东这些觉醒的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如何追寻真理,如何在混乱失序的年代里探索出一条救国救民之路。


这部《觉醒年代》是给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的献礼,却又不仅仅是一份献礼,它以鲜活的人物塑造、犀利的细节展现以及深度的历史描绘还原了那个激情澎湃的年代,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宏大愿景。



鲜活的人物塑造


八字胡的李大钊、一字胡的鲁迅、圆框眼镜的胡适、书生意气的毛泽东,标志性的人物形象让观众将演员迅速带入到情景当中去。


除了形似,神似对于剧中人物塑造更为重要。导演张永新表示:“首先,影视艺术的核心也是人的艺术,活生生的人、立体的人才能够让观众接受。其次,演员的神似大于形似,但剧中的几位主要演员都达到了形神兼备的效果,而在塑造人物时不仅要表现角色的高光时刻,更要展现历史人物的多面性,这也是真实还原历史人物的考量之一。”


时代的英雄也不能脱离人之常情,否则就容易造成与观众的脱离,也就是所谓的“不接地气”。在剧中,即使是陈独秀,这位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以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筹备者之一,也会为了自己和两位儿子延年、乔年的关系而烦恼不堪。而在得知两位儿子已经完全理解自己的信仰,并坚定地成为了自己的战友后,陈独秀表现出的则是一种作为父亲的欣慰。



君子和而不同,美美与共。即使是历史的弄潮儿,也存在分歧,比如陈独秀、李大钊和胡适。三人虽为挚友,但是信仰的不同曾让他们相互争辩,陈独秀去广州后,《新青年》的归属也曾让他们难达共识。然而,再次把酒言欢之时,互相之间依然满怀着惺惺相惜的感情以及对彼此美好的祝愿。


正是这些异于常人却又贴合常人的形象塑造,让历史人物更加鲜活起来。


犀利的细节展现


为了充分还原那个时代的特征,《觉醒年代》在细节方面可谓是下足了功夫——“匠心诠释人物,精心雕琢画面”,这是剧组提出的口号。在剧中,无论是北大红楼这样的大型建筑,还是制服上的一粒小小纽扣,无论是一架马车,还是一盏蜡烛,导演都要求极力复现。



剧中除了要还原真实历史场景,同时也要符合历史逻辑,比如蔡元培先生吃饭用的铝饭盒,剧中出现的水壶、油灯等等元素。尽管出现这些内容的画面很短,几乎是一扫而过,导演张永新依然要求剧组精益求精地找到历史逻辑性:“真实感是我们与观众建立信任的首要因素,我们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做到丝丝精准。”


左右滑动查看更多



剧中细节的展现还体现在隐喻和蒙太奇手法的使用。

(注:蒙太奇指影视作品中将不同的镜头剪接在一起的手法。)


比如该剧开场之时,袁世凯府邸中的一些隐喻镜头的刻画:阴翳的天空,白天却昏暗的走廊,都隐喻着这个时代的黑暗。又如坐在车子上的富家公子吃着汉堡,而同一时刻泥泞道路上的女孩却饥饿难耐,这组镜头的对比又充分阐释了什么叫做“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”。


左右滑动查看更多


再如青年毛泽东出场的画面:踏水而来,抬手遮雨,迎风破浪;大雨倾盆,道路曲折,艰险无比。夹着油纸包的青年毛泽东,无所畏惧,坚毅向前。这组蒙太奇的镜头可谓是“此时无声胜有声”,将青年毛泽东的性格形象刻画得淋漓精致。



正是这些以小见大的细节刻画,清晰、深刻地展现了那个即将觉醒的时代的特征,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代入感。对此,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评论道:“剧中对那些随处可见的生动细节的捕捉,不但让观众能见史见人,更让人物有情有性,让历史叙事有厚度又有温度。”


深度的历史描绘


作为一部历史文化大剧,“最大程度还原历史”是该剧创作的初衷,对于历史的描绘,这部剧力求做到真实。


开篇,北洋政府签订卖国条约“二十一条”成为了故事的导火索。随之而来的是青年人的回响:陈独秀创办《青年杂志》(后改名为《新青年》),李大钊撰写文章寻求救国图存之道,青年学生们纷纷响应……一场浩浩荡荡的新文化运动开始了。


左右滑动查看更多



镜头流转,在长沙,青年毛泽东以笔名“二十八画生”书写志向;在天津,青年周恩来正大声朗读《敬告青年》;在上海,街头的老艺人用民间曲艺的形式给路人讲述时下局势……思想的火光开始跳动起来,那一刻,大江南北,振臂疾呼的救亡之声、爱国之声响彻中华。


左右滑动查看更多


“逆历史潮流者,必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。”

“天下者,我们的天下;国家者,我们的国家;社会者,我们的社会;我们不说,谁说?我们不干,谁干?”


在这部剧的结尾,李大钊断言:“中国共产党的成立,绝不仅仅是几个知识分子的觉醒,他首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觉醒……我坚信,一百年以后的中国,他必会证明我今天的观点:社会主义绝不会辜负中国!



1915年-1921年的中国,是黑暗的中国,是破败落后的中国,是民智未开的中国。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下,中国是如何涌现出一个又一个时代的英雄,“江山代有才人出,各领风骚数百年”?中国能否救,如何救?这部剧都一一给出了我们答案。


《觉醒年代》——不仅是一份献礼。


图 | 来源于网络

文 | 蒋鹏坤

编辑 | 张特

责任编辑 | 朱斯杰 赵宸


推荐阅读

1. 永谦之星 | 初赛精彩回顾(内附晋级复赛名单)

2. 百年回眸 | 小研学党史(1942-1948)

3. 号外!我们发现了这些研究生“常见病”

4. 永谦之星 | 报名仅剩一天!带你回顾路演盛况!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